電影《1985閏八月》觀後心得

《一九九五閏八》 因為疫情的關係, 我想今年對大部分做生意的人都是壓力山大, 當然我們家也不意外。 在這種時候, 除了花點時間處理手上寥寥無幾的瑣事之外, 最常做的就是思考、找靈感了, 然而這種看似什麼都不用做的事往往是最痛苦的。 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 如果我知道坐在線上擦貨或者坐在電腦前打單, 就可以確保接下來有足夠的訂單, 我很樂意每天加班擦貨打單到凌晨 12 點再回家, 但做生意不是這樣, 未知的東西太多, 得知的各種訊息又同時存在著價值與真偽的不確定性, 舉個小例子好了, 假設今天如果有一個客戶跟你說: 「我們有個化妝品客戶,很需要產品 A ,每次下單都是十萬個十萬個下,要不你自己投資個開發費把它做出來吧,我會把單子改到你這下的。」 對於這樣的資訊, 首先我們必須判斷真偽性: 化妝品客戶真的是這位客戶的嗎? 量真的有他說的這麼多嗎? 假設開發了,這客戶真的就會把單子轉到我這嗎? 思考到這裡, 再來必須判斷價值性: 這個產品假設我們能做,能從中賺到錢嗎? 客戶沒提及帳期,要是到時候要我們承擔 6 個月的帳期,這麼大的量,我們經得住嗎? 要是到時候客戶不要貨了,我們減低得了甚至承受得了這個損失嗎? 如果把時間跟金錢拿來投資在產品 A ,我的潛在機會成本是什麼? 作為生意人, 吸收到的每一條信息其實都需要更大量的資訊來判斷這條信息是否可信, 判斷可信後接下來還要判斷是否有價值, 而我在接受了每一條信息都得經過這樣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在幾年下來後, 每當有人出於好意給我建議時, 我的臉上沒法像剛出社會時給予充滿感激與肯定的表情, 相反的我可能會面無表情且不作回應, 我不是不屑朋友善意的建議, 相反的, 正因為重視所接收到的信息, 腦子裡正在作各種判斷跟假設。 是的,哪怕一個看似簡單也正確的建議, 如「你應該用直播帶貨,現在正是風口上。」 都得一直經歷著反覆的推敲與評估, (該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具體用什麼形式?) 要思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成功學講座過了幾十年仍依舊蓬勃,可以獨立形成一個產業領域(笑)。 好啦,扯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