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85閏八月》觀後心得


《一九九五閏八》

因為疫情的關係,
我想今年對大部分做生意的人都是壓力山大,
當然我們家也不意外。
在這種時候,
除了花點時間處理手上寥寥無幾的瑣事之外,
最常做的就是思考、找靈感了,
然而這種看似什麼都不用做的事往往是最痛苦的。

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
如果我知道坐在線上擦貨或者坐在電腦前打單,
就可以確保接下來有足夠的訂單,
我很樂意每天加班擦貨打單到凌晨12點再回家,
但做生意不是這樣,
未知的東西太多,
得知的各種訊息又同時存在著價值與真偽的不確定性,

舉個小例子好了,
假設今天如果有一個客戶跟你說:
「我們有個化妝品客戶,很需要產品A,每次下單都是十萬個十萬個下,要不你自己投資個開發費把它做出來吧,我會把單子改到你這下的。」

對於這樣的資訊,
首先我們必須判斷真偽性:
化妝品客戶真的是這位客戶的嗎?
量真的有他說的這麼多嗎?
假設開發了,這客戶真的就會把單子轉到我這嗎?
思考到這裡,
再來必須判斷價值性:
這個產品假設我們能做,能從中賺到錢嗎?
客戶沒提及帳期,要是到時候要我們承擔6個月的帳期,這麼大的量,我們經得住嗎?
要是到時候客戶不要貨了,我們減低得了甚至承受得了這個損失嗎?
如果把時間跟金錢拿來投資在產品A,我的潛在機會成本是什麼?

作為生意人,
吸收到的每一條信息其實都需要更大量的資訊來判斷這條信息是否可信,
判斷可信後接下來還要判斷是否有價值,
而我在接受了每一條信息都得經過這樣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在幾年下來後,
每當有人出於好意給我建議時,
我的臉上沒法像剛出社會時給予充滿感激與肯定的表情,
相反的我可能會面無表情且不作回應,
我不是不屑朋友善意的建議,
相反的,
正因為重視所接收到的信息,
腦子裡正在作各種判斷跟假設。

是的,哪怕一個看似簡單也正確的建議,
如「你應該用直播帶貨,現在正是風口上。」
都得一直經歷著反覆的推敲與評估,
(該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具體用什麼形式?)
要思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成功學講座過了幾十年仍依舊蓬勃,可以獨立形成一個產業領域(笑)。

好啦,扯遠了,
抱怨就到這,我們回歸主題。

今天依然是在尋找靈感的一天,
也依然是想不出個所以然的一天,
但奇怪的是,
一個畫面片段卻突然浮現在腦海裡,
而且一直揮之不去。
畫面裡,
林瑞陽穿著西裝,
在外國客戶面前說著:
“這是燈抛,ㄌㄧㄤㄌㄧㄤ得”

我想起這是一部有點年代的片,
叫「一九九五閏八月」,
主演是:林瑞陽、黃安、王靜瑩,
撇開演員在現實生活中的話題不談(尤其是黃某),
在今天重新把它找出來認真看過一次後,
我發現這部片有很多在以前盯著緯來電影台是沒看到的,
又或者是被自己遺忘的乾貨。

宋中華,由林瑞陽飾演,
年輕時從劇情與主角定位上看,
會覺得這個角色離自己好遠,
但時至今日重新觀看後,
卻發現這個主角意外地貼近每一個平凡人;
貧窮造就了慾望,慾望造就了投機,投機造就了挫折,挫折造就了改變。
宋中華在電影中的一舉一動,
活生生得表現出“人”所擁有的血肉之軀與七情六慾。

林宏厚,由男演員飾演,
會這麼說是因為在重新看這部電影時,
我很努力的把自己沈浸在劇情裡,
避免去跟當今現實新聞做太多連結,
如果我是導演,
今天如果要重新開拍選角的話,
我可能會選盧廣仲來演這個角色吧(大笑)。
林宏厚這個角色,
我認為相較於宋中華,
反而離現實太遠。
畢竟在角色的設定上,
他必須代表著台灣人的正向特質,
務實、純樸、任勞任怨,偶爾帶點調皮。
當他出現在宋中華身旁時,
代表著宋中華當下還帶有著這些正向特質,
相反,當他離開主角時,
代表著宋中華當下撇開了這些個性,
非常淺顯易懂的象徵。
所以這個角色在劇情中所表現的善良天真,
讓我覺得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是相當罕見且不易的,
反倒覺得這個角色離現實有點遙遠,
畢竟他擁有太多正向的個性了,
而我只看過一個人符合這些特質,
那是我那在天上保佑我們一家的爺爺(這算不算自吹自擂)。

林雅惠
……
這個角色,
說實在的我還是不太能理解她在整部劇裡代表著什麼,
真要我說的話,
應該只能說是喜劇必須要有的元素---「愛情」吧,
畢竟如果說是更有意義的象徵---幸福,
我覺得有一個環節會說不過去:
在當兵時,
林雅惠因為自身家庭變故而離開主角。
如果順著象徵幸福的邏輯推導,
會變成:當兵的時候,幸福離我們而去
這肯定不是一個正向片該有的象徵性啊!(雖然對我超有說服力啊
所以我單單只把她視作主角「愛情」的象徵,
什麼?愛情就代表著幸福啊?
兄哋,你還太年輕,請多看點總集數少於20集的本土劇再來對話。

最主要的三個角色到這裡算說得差不多了,
除了這三個角色,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貫穿了整部電影,
那就是代表著家庭的阿母,
標準的避風港象徵,
只懂得付出與付出,
賺社會人熱淚不手軟的一個角色(學生時期絕對不會懂的感動)。

接下來要說說,
為什麼在這個經濟不景氣,
壓力山大的時間點,
我的潛意識會告訴我,可以去看看這部片,
而我在這次重看的過程中,
看到了什麼。

「自古以來,大欺小,強欺弱,好像是不變的真理。」

影片從宋中華的小時候說起,
家境貧困,
又身居長子,
使得宋中華為了弟妹的溫飽,
自願得在出門前將自己的飯菜分到兩人的便當裡,
導致宋中華在同學間有了「不帶便當,只帶湯匙。」的一個蹭飯形象。
但宋中華也很聰明,
常常拿著一些自己可以取到的物資(青蛙、彈弓、橡皮筋全都是可以自製或者搜集的),
來換取同學便當裡的一口飯。
除此之外,
在發現了每當教會結束時會統一發放糖果之後,
這些糖果也成為宋中華解決溫飽問題的手段之一。

這段其實很明顯的就是在表現台灣的經濟特色,
自然資源不足自給,
所以必須仰賴貿易來進行物資的交換,
我家沒飯菜沒關係,
我拿勞力換呀!
如果真踢到鐵板了沒人願意換,
那我就去找有資源願意投資我的合夥人去!(在電影裡指的是林宏厚)
除此之外,
教會的糖果象徵著外界的補助,
當然一般補助肯定也不會是白白給的,
一定會有附加的規則限制(背聖經),
而我們宋中華在這時就展現出商人的聰慧,
在自己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聖經背得哩哩辣辣),
拉攏了其他資源來滿足條件限制(找到會打架又很會背書的同學來一起拿糖果),
小個體透過共同需求來形成團體(學長的欺負促成了四人組的成立),
而小團體又透過資源的互補來創造利益(宋中華的教會資訊+背書同學的記憶力,換取了教會大量的糖果),
最後透過創造出的豐富利益來換取大個體的尊重與合作(學長求問糖果的來源並放棄欺壓),
整個過程儼然像是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縮小版,
也暗示著小企業乃甚至小國家的生存之道。
天哪導演,
這十二分鐘你就塞進了這麼多乾貨,接下來幾十分鐘你還有什麼可以塞?

青年時期這段,
除了宋中華展現出生意人的嗅覺,
預測商機進而獲利(看到金龍少棒即將奪冠,提前去批進了鞭炮來賣),
以及處世不驚的應變能力(林雅惠帶了多位好友共赴約會,導致費用嚴重超過宋中華的約會預算,只見宋中華會上依然神情自若得點了並享用著牛排,最後尿遁跑去當鋪將腳踏車典當換取資金好結帳,以此換得林雅惠的面子與芳心),
學校教官跟當兵這段對現在的我沒太多參考價值,
我也就不細說了。

小事幹不成,我們幹大事,大事幹不成,我們幹老闆,沒想到幹老闆,還是被我們幹跨了。」

剛結束兵役,步入社會的宋中華,
有點像我目前這個階段的翻版,
四處尋求發展,
也四處碰壁碰得一臉灰,
賣車把車給撞了,
品檢把妹紙的衣服給品了,
燒菜把客人的臉給燒了,
甚至開間KTV
都能因為時運不濟碰上國家臨時政策,
而把KTV開到垮了。

這個時間段的宋中華,
讓我想起了我爸對我說過的一段話:
「如果沒有必要,我當初才不會選擇開公司做生意。」
意思是,
如果收入穩妥,
且能滿足自身的經濟需求,
鬼才願意出來開公司做生意。

其實很多生意人都是這樣,
若不是幹什麼都不合適或不能滿足自己,
都不會願意出來承擔風險做生意的;
身心智能健全、技能樹全點老闆職業的玩家在老闆圈中其實是少數中的少數,
真要有,也常常是成功企業的二代才會有的(一代賺了錢培養二代作接班人),
所以在這裡奉勸各位,
不要老罵老闆,
真的懂做老闆又能存活到聘請你的老闆猶如是傳奇裝的存在,
這些傳奇老闆除了自身的生意頭腦要好,
運氣跟時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宋中華的這段雖然浮誇,但也體現了現實中老闆與一間企業的存活成功,是多麼不易。

往日的純樸勤勞逐漸被市儈功利所取代。

從代銷雞蛋賣到變成村里楷模代表,
進而將村里的農業勞動力,
轉作為輕工業勞動力,
讓村里人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收入,
宋中華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
也累積了一定的財富。
然而成功所帶來的自信與貪婪,
正一步步得將他引領進資本市場槓桿投機的陷阱裡,
而代表著純樸台灣精神的林宏厚,
此時顯然沒法為「幹大事」的宋中華給上幫助,
自然而然也離開了他的身邊。

宋中華在融資炒股失敗後,
遭遇了牢獄之災,
出獄後,
神佛般的阿母為宋中華煮碗豬腳麵線去霉運,
而村里投資失敗的鄉民們此時揣著雞蛋紛紛上門表示要幫宋中華加料,
就怕宋中華吃不飽,
農村人情真是令人倍感溫馨。
在這裡不得不對投資失敗的村民們說一句:
「投資有風險,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雖然宋中華口口聲聲說,不賺錢那他來幹甚麼,
但各位都在社會上打滾幾年了,
肯定要知曉業務的話聽歸聽,
合同的字要另外認真看啊!

失敗後的宋中華,
進入了沈澱的過程,
望著兩眼渙散坐在雨中淋雨的宋中華,
儼然看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PS搖桿的自己(哪裡一樣啊!);
而這中間最令人動容的一幕,
就是阿母在入夜後為喪志的宋中華蓋上棉被後,
仍舊為著家裡溫飽而在雞舍照料著雞,
終於,此時宋中華徹底地崩潰了,
但同時為了不讓阿母擔心,
所以一方面繼續裝睡,
一方面卻又止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我想不只是生意人,
很多出社會的人看到這幕,
都會因為此時宋中華內心中的各種情緒而有了共鳴,
不得不說這幕除了林瑞陽的演技之外,
導演這幕也安排的十分到位,
一個看似平淡至極的鏡頭,
卻藏著無數的情緒與思緒在裡面,
有如現實一般,
往往對我們最具衝擊力令自己徹底崩潰的一個經歷,
通常都不像電影裡一般充滿著力道十足的畫面(不是被無數雞蛋砸或者看到銀行帳戶歸零),
相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沈靜且簡單的片段回憶,
這裡就不贅述了,各位自己體會吧。

在他的臉上,又看到了以前敢愛敢拼的衝勁,不同的是,這次他要腳踏實地,謹慎出發。

大破後的宋中華,
經過了村民蛋雨的洗滌,
雞舍前的冥思,
最後手上拿著一顆雞蛋,
突然一陣靈光打進了他的腦海裡,
他決定要進軍 房地產 雞蛋產業;

我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
要是一個人在人生中遭遇了宋中華的這些經歷,
腦海裡能想到除了“蛋”以外的想法,
我真的會覺得這人一定磕了甚麼。

大破後大立,
在這大立的過程中,
台灣精神代表林宏厚回到了宋中華的身邊,
愛情代表林雅惠也回到了宋中華的身邊,
熟讀日本漫畫套路的讀者們深知,
當主角有了友情跟愛情的加持,
閉著眼睛都可以抽到那張神牌,
「死者蘇生!」
於是我們宋中華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嗨了起來,
努力地為著雞蛋產業拼搏。

但是到了當時,
雞蛋產業已經不再像以往那麼好做了,
除了利潤空間比以往少了許多,(阿姨語帶諷刺得說著賣蛋的錢還不夠你買一條褲子呢。)
農會也充斥著滯銷的雞蛋,
但我們聰明的宋中華,
不僅將自己雞舍的設備更新之外,
也帶入了新的養雞專業知識與技術,
提高雞蛋的生產量(小時候還跟著村民以為是唱新鴛鴦蝴蝶夢所造就的),
至於產出的雞蛋賣不出好價錢怎麼辦,
咱宋中華就將雞蛋從商品本質變成了半成品本質,
將生雞蛋加工成食品賣出,
如此一來賺的就不只是生產雞蛋的利潤,
而是加上了中間加工的利潤,
解決了利潤不足的問題,

在尾聲之際,
可愛的鄉親們又再一次地偷偷跑來向賣油雞的宋中華請益,
(我其實挺同情這些鄉親的,你想想他們得放下多大的臉面來做這件事
而在遇到了農會尋求幫助之際,
林宏厚提出了一段看似幹話,
但今天我卻覺得是有其道理在的建議。
「我想我們現在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我們養的雞,朝自動化,企業化,國際化前進,這樣呢,才是我們養雞解決的根本辦法。」

自動化 – 增加產量,同時減低人力成本;
企業化 – 將商業流程標準化,並擴大完善產業銷售、採購、生產、倉儲、運輸等多項業務能力;
國際化 – 擴大目標市場,增加收入來源。

其實當多數傳統產業遇到瓶頸時,
這段幹話是挺值得拿出來玩味的,
除了審思自己是否滿足這些條件,
也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應該要往哪個方向前進,
如:
當既有客戶與訂單不足時,是否有其他客戶或市場值得開拓?
當利潤空間不足時,是否有合理辦法能降低成本?
當自身體量與能力不足時,是否可以尋求同體量的業者進行合作乃甚至結合?

「結語」

從來沒想過重新看一次這部片,
能帶給自己這麼多不同於年少時期觀看時的收穫,
身為生意圈的一份子,
在訂單壓力與財務危機面前,
以及猶豫在「開源」與「節流」的天秤面前,
我時常滿懷羨慕得望著身邊受雇職業的朋友們,
不知幻想過多少次自己拿著簡歷參加一間又一間公司的面試,
為著每次的面試失敗討拍,
為著每一次的晉升或分紅舉辦一次又一次的慶祝會,
甚至在朋友聚會時抱怨著苛刻又窮酸的小氣老闆等場景;
但當幻想結束臉上掛滿著微笑後,
仍需面對著現實繼續尋求解套方法或出路,
這時就非常需要靈感與建議,
我很慶幸今天腦海裡莫名其妙得想起了這部片,
它不僅帶給我或提醒我許多關於做生意的基本觀念,
最重要的是,
它也告訴了我作為台灣囡仔,
應該要有的靈魂與精神(如果某人願意認真回顧一下自己演的片就好了),
這裡就將這部懷舊(算懷舊了吧,雷神王都被稱作懷舊動畫了)電影,
推薦給做生意的、遇到人生挫折不知所措的朋友們,
相信你們重新看過後,
也能獲得一些不同以往的體驗。

全文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逆子案殺害尊親屬罪無罪判決的分析

《这29年来》-第五章